• 中英互译
  • 中法互译
  • 中日互译
  • 中韩互译
清除

身柱穴

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3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 主治
    咳嗽、喘息;
    ②脊背强痛;
    ③癫狂、小儿风痫。
  • 操作
    斜刺0.5~1寸。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等。配心俞主治小儿风痫;配少海主治心悸、多梦。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人体穴位配伍:配水沟穴、内关穴、丰隆穴心俞穴治癫狂痫;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热、咳嗽;配灵台穴、合谷穴、委中穴(泻法) 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名解: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有道词典-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词典,立即下载

有道首页|反馈意见| 切换到PC版

©2015 公司 京ICP证08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