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互译
  • 中法互译
  • 中日互译
  • 中韩互译
清除

黄疽

黄疽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

  • 定义
    黄疽是指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巩膜及皮肤黄染。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索为以下。胆红素在血液中潞留后,2-3天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若血中胆红素大于1mg/dt而小于虽然血清中胆红素已较正常增高,但临床上末发现有黄疽现象,称为隐性黄疽,巩膜及皮肤可发现黄疽现象,称为显性黄疽。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因黄痘的病出及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亦异,分述于下:
    溶血性黄疽病因及发病机制:溶血性黄疽的共[司特点为红细胞破坏增加及寿命缩短。血中末结合胆红素增加。常见的病因有:①红细胞内在因素异常,此多为遗传性。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田红细胞内酶的缺陷: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因珠蛋白异常:如镰状红细胞贫血。②红细胞外在因素异常,红细胞正常,由于外界因素而将红细胞破坏,故常有原发病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溶血等。溶血按其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血管内及血管外两种,两者皆可发生溶血性黄疽。①血管外溶血:此型较为多见,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缺陷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及破坏寿命缩短,血红蛋白被分解产生未结合胆红素,故末结合胆红累增加c②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即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因而发生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液中,首先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当其经过肝脏时很快被消除。因而血中减少,即低结合珠蛋白血症另一部分Hb分解成op二聚体,即由。2pz变为2mp,由肾小球滤过,在近端思小管重吸收后降解为台铁血黄素,此为铁蛋白的小颗粒再加上脂类、多糖类、蛋白质、铜、钙等物质组成,其含铁量较铁蛋白为高。这些肾小管上皮脱落到尿巾,即含铁血黄素尿。Bous试验呈阳性反应。每分钟成年人在旨小管可重吸收Hbl.58左右。如肖小球滤过液中超过此值。则发生血红蛋白尿。此时尿潜血试验呈阳性。血红素在肾小管上皮细绎巾灯责tH氢酣的作用下形成明绿素。进一步形成胆红素。因此在血管内溶血时,肾脏也是形成胆红素服器之一。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有道词典-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词典,立即下载

有道首页|反馈意见| 切换到PC版

©2015 公司 京ICP证08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