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互译
  • 中法互译
  • 中日互译
  • 中韩互译
清除

命名法

化学命名法是一种常用的命名法,它有许多方法来命名。

  • 化学命名法

    习惯命名法

    习惯命名法又称为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结构简单的烷烃。命名方法如下:
    (1)用“正”表示直链的烷烃,根据碳原子数目命名为正某烷。
    碳原子数目为1~10个的用天干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目在10个以上的,则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
    “正”字也可用“n-”表示(n取自英文“normal”的第一个字母),但常可省略。
    (2)用“异”表示末端具有(CH)CH-结构的烷烃。
    “异”字也可用“i-”或“iso”表示。
    (3)用“新”表示末端具有(CH)C-结构的含5、6个碳原子的烷烃。
    “新”字也可用“neo”表示。

    系统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IUPAC命名法。中国的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结合IUPAC的命名原则和中国文字特点而制订的,在1960年修订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在1980年又加以补充,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增订本。
    烷烃的命名
    碳碳间、碳氢间均以单键相连的烃称为烷烃(alkane),无环的烷烃称为链烷烃,有环的烷烃称为环烷烃(cyclic hydrocarbon)。烷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化合物,所以首先学习烷烃的命名。
    链烷烃的命名
    (1)直链烷烃的命名
    直链烷烃(n-alkane)的名称用“碳原子数+烷”来表示。当碳原子数为1~10时,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超过10时,用数字表示。例如,六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己烷。十四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十四烷。烷烃的英文名称是alkane,词尾用ane。
    (2)支链烷烃的命名
    有分支的烷烃称为支链烷烃。
    (Ⅰ)碳原子的级
    下面化合物中含有四种不同的碳原子:
    ①与一个碳相连,是一级碳原子,用1°表示(或称伯碳,primarycarbon),1°C上的氢称为一级氢,用1°H表示。
    ②与两个碳相连,是二级碳原子,用2°表示(或称仲碳,secondarycarbon),2°C上的氢称为二级氢,用表示。
    ③与三个碳相连,是三级碳原子,用3°表示(或称叔碳,tertiarycarbon),3°C上的氢称为三级氢,用3°H表示。
    ④与四个碳相连,是四级碳原子,用4°表示(或称季碳,quaternarycarbon)。
    (Ⅱ)烷基的名称
    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称为烷基。英文名称为alkyl,即将烷烃的词尾-ane改为-yl。烷基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烷基的系统命名法适用于各种情况,它的命名方法是:将失去氢原子的碳定位为1,从它出发,选一个最长的链 为烷基的主链,从1位碳开始,依次编号,不在烷基主链上的基团均作为主链的取代基处理。写名称时,将主链上的取代基的编号和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
    (Ⅲ)顺序规则
    有机化合物中的各种基团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来排列先后次序,这个规则称为顺序规则(Cahn-Ingold-Prdog sequence),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将单原子取代基原子序数(atmmc number)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顺序在前,原子序数小的顺序在后,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元素顺序如下:
    I>Br>Cl>S>P>F>O>N>C>D>H
    同位素(isotope)中质量高的顺序在前。
    ②如果两个多原子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它相连的其它原子,比较时,按原子序 数排列,先比较最大的,仍相同,再顺序比较居中的、最小的。
    ③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可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
    ④若参与比较顺序的原子的键不到4个,则可以补充适量的原子序数为零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后。
    (Ⅳ)名称的基本格式
    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构型
    +
    取代基
    +
    母体
    R-S;D-L;Z-E;顺反
    取代基位置号+个数+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中文按顺反序规则确定次序,小的在前;英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官能团位置号+名称(没有官能团时不涉及位置号)
    (Ⅴ)命名原则和命名步骤
    命名时,首先要确定主链。命名烷烃时,确定主链的原则是:首先考虑链的长短,长的优先。若有两条或多条等长的最长链时,则根据侧链的数目来确定主链,多的优先。若仍无法分出哪条链为主链,则依次考虑下面的原则,侧链位次小的优先,各侧链碳原子数多的优先,侧分支少的优先。主链确定后,要根据最低系列原则(lowest series principle)对主链进行编号。最低系列原则的内容是:使取代基的号码尽可能小,若有多个取代基,逐个比较,直至比出髙低为止。最后,根据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基本格式写出全名。
    单环烷烃的命名
    1.R-S构型的确定
    人的左、右手互为镜影但不能重叠,手的这种性质称为手性(chirality)。当一个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基团相连时,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立体结构,这两种不同的立体结构互为镜影但不能重叠,即具有手性,因此与四个不同基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chiral carbon atom)。为了区别因手性碳而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立体结构,称其中一种立体结构的手性碳为R构型,而另一种立体结构的手性碳为S构型。并规定用如下的方法来确定手性碳的构型:将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四个基团按顺序规则排列大小,将最小的基团放在离眼睛最远的地方,其它三个基团按由大到小的方向旋转,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手性碳为R构型(拉丁文rectus的字首);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手性碳为S构型(拉丁文sinister的字首)。
    2.环状化合物顺反构型的确定
    由于成环碳原子的单键不能自由旋转,因此当环上带有两个或多个基团时,就会产生两种或多个立体异构体。一个异构体的两个取代基团在环的同侧称为顺式构型( cis configuration)另一个异构体的两个取代基在环的异侧,称为反式构型( trans configuration)。
    3.单环烷烃的命名
    只有一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单环烷烃(moncyclic alkane)。环上没有取代基的环烷烃命名时只需在相应的烷烃前加环。
    环上有取代基的单环烷烃命名分两种情况。环上的取代基比较复杂时,应将链作为母体,将环作为取代基,按链烷烃的命名原则和命名方法来命名。而当环上的取代基比较简单时,通常将环作为母体来命名。当环上有两个或多个取代基时,要对母体环进行编号,编号仍遵守最低系列原则。
    但由于环没有端基,有时会出现有几种编号方式都符合最低系列原则的情况。也即应用最低系列原则无法确定哪一种编号优先。在这种情况下,中文命名时,应让顺序规则中较小的基团位次尽可能小。
    当环上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取代基时,如分子有反轴对称性,构型用顺反表示,分子没有反轴对称性,构型用R-S表示。
    环上带有三个或更多基团时,若用顺、反表示构型,要选用一个参照基团,通常选用1位的基团为参照基团,用r-1表示,放在名称的最前面。
    桥环烷烃的命名
    桥环烷烃(bridged hydrocarbon)是指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烷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bridgehead carbon),两个桥头碳之间可以是碳链,也可以是一个键,称为桥。将桥环烃变为链形化合物时,要断裂碳链,根据断碳链的次数确定环数。如需断两次的桥环烃称为二环(bicydo),断三次的称三环(tricyclo)等等,然后将桥头碳之间的碳原子数(不包括桥头碳)由多到少顺序列在方括弧内,数字之间在右下角用圆点隔开,最后写上包括桥头碳在内的桥环烃碳原子总数的烷烃的名称。如桥环烃上有取代基,则列在整个名称的前面,桥环烃的编号是从第一个桥头碳开始,从最长的桥编到第二个桥头碳,再沿次长的桥回到第一个桥头碳,再按桥渐短的次序将其余的桥编号,如编号可以选择,则使取代基的位号尽可能最小。
    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桥环烃化合物,常用俗名,如金刚烷立方烷
    螺环烷烃的命名
    螺环烷烃(spirocyclic hydrocarbon)是指单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多环烷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螺原子(spiro atom)。螺环的编号是从螺原子上的小环开始顺序编号,由第一个环顺序编到第二个环,命名时先写词头螺,再在方括弧内按编号顺序写出除螺原子外的环碳原子数,数字之间用圆点隔开,最后写出包括螺原子在内的碳原子数的烷烃名称,如有取代基,在编号时应使取代基位号最小,取代基位号及名称列在整个名称的最前面。
    烯烃和炔烃
    单烯烃和单炔烃的命名
    单烯烃的系统命名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找出含双键的最长碳链,把它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把该化合物命名为某烯。如主链含有四个碳原子,即叫做丁烯。十个碳以上用汉字数字,再加上碳字,如十二碳烯。
    (2)从主链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依次将主链的碳原子编号,使双键的碳原子编号较小。
    (3)把双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烯的名称的前面。取代基所在碳原子的编号写在取代基之前,取代基也写在某烯之前。
    (4)若分子中两个双键碳原子均与不同的基团相连,这时会产生两个立体异构体,可以采用Z-E构型来标示这两个立体异构体。即按顺序规则,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两个顺序在前的原子(或基团)同在双键一侧的为Z构型(Z configuration)(德文,Zusammen,在一起的意思),在两侧的为E构型(E configuration)(德文,Entgcgen,相反的意思)。
    (5)按名称格式写出全名。
    单炔烃的系统命名方法与单烯烃相同,但不存在确定Z-E构型的问题。
    多烯烃或多炔烃的系统命名
    多烯烃的系统命名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取含双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几稀,这是该化合物的母体名称。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离双键较近的一端开始,双键的位置由小到大排列,写在母体名称前,并用一短线相连。
    (2)取代基的位置由与它连接的主链上的碳原子的位次确定,写在取代基的名称前,用一短线与取代基的名称相连。
    (3)写名称时,取代基在前,母体在后,如果是顺、反异构体,则要在整个名称前标明双键的Z-E构型。
    多炔烃的系统命名方法与多烯烃相同。
    烯炔的系统命名
    若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与三键,可用烯炔作词尾,给双键、三键以尽可能低的编号,如果位号有选择时,使双键位号比三键小,书写时先烯后炔。
    芳香烃
    含苯基的单环芳烃的命名
    最简单的此类单环芳烃是(benzene)。其它的这类单环芳烃可以看做是苯的一元或多元烃基的取代物。苯的一元烃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命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苯作为母体。烃基作为取代基,称为XX苯。另一种是将苯作为取代基,称为苯基(phenyl),它是苯分子减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基团,可简写成Ph—,苯环以外的部分作为母体,称为苯(基)XX。
    苯的二元烃基取代物有三种异构体,它们是由于取代基团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命名时用邻或 o(ortho)表示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用间或 m(meta)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中间相隔一个碳原子的两个碳上,用对或 p(para)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对角位置,邻、间、对也可用1,2-,1,3-,1,4-表示。
    若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常用“连”(英文用“vicinal”,简写“vie”)为词头,表示三个基团处在1,2,3位。用“偏”为词头,表示三个基团处在1,2,4位。用“均”为词头,表示三个基团处在1,3,5位。
    当苯环上有两个或多个取代基时,苯环上的编号应符合最低系列原则。而当应用最低系列原则无法确定哪一种编号优先时,与单环烷烃的情况一样,中文命名时应让顺序规则中较小的基团位次尽可能小。
    多环芳烃的命名
    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的烃称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ene)。主要有多苯代脂烃(multiphenyl alicyclic hydrocarbon)、联苯(biphenyl)和稠合多环芳烃(fused polycyclic arene) 。
    1.多苯代脂烃的命名
    链烃分子中的氢被两个或多个苯基取代的化合物称为多苯代脂烃。命名时,一般是将苯基作为取代基,链烃作为母体。
    2.联苯型化合物的命名
    两个或多个苯环以单键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联苯型化合物。
    联苯类化合物的编号总是从苯环和单键的直接连接处开始,第二个苯环上的号码分别加上一撇“'”,第三个苯环上的号码分别加上两撇“"”其它依次类推。苯环上如有取代基,编号的方向应使取代基位置尽可能小,命名时以联苯为母体。
    3.稠环芳烃的命名
    两个或多个苯环共用两个邻位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稠环芳烃。最简单最重要的稠环芳烃是、菲。
    萘、蒽、菲的编号都是固定的。
    萘分子的1,4,5,8位是等同的位置,称为α位,2,3,6,7位也是等同的位置,称为β位。蒽分子的1,4,5,8位等同,也称为α位,2,3,6,7位等同,也称为β位,9,10位等同,称为7位。菲有五对等同的位置,它们分别是:1,8,2,7,3,6,4,5和9,10。取代稠环芳烃的名称格式与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基本格式一致。
    IUPAC有35个国际通用的稠环烃可作为命名中的母体,它们的结构、英文名称及固定编号,见图册。
    非苯芳烃
    常见的单环非苯芳烃化合物可按前面讲过的一般原则来命名。轮烯(amiulene)是一类单双键交替出现的环状烃类化合物。命名时将成环的碳原子数放在方括号内,括号后面写上轮烯即可。也可以不写括号,用一短线将数字和轮烯相连。例如上面第四个化合物可称为[18]轮烯或18-轮烯。轮烯也可以根据碳氢的数目来命名。18-轮烯含有十八个碳,九个双键,所以也可以称为环十八碳九烯。
    烃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被官能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
    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
    基团
    词头名称
    词尾名称
    -COOH
    羧基
    -SO3H
    磺酸基
    磺酸
    -COOR
    酯基
    -COX
    卤甲酰基
    酰卤
    -CONH2
    氨基甲酰基
    酰胺

      
    ——
    酸酐
    -CN
    氰基
    -CHO
    甲酰基

      
    羰基
    -OH
    羟基
    -OH
    羟基
    -NH2
    氨基
    -OR
    烃氧基
    -R
    R原子
    ——
    -NO2
    硝基
    ——
    -NO
    亚硝基
    ——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只含有一个官能团的化合物称为单官能团化合物。单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官能团作为取代基,仍以烷烃为母体,按烷烃的命名原则来命名。
    若官能团是醚键,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命名:取较长的烃基作为母体,把余下的碳数较少的烷氧(RO—)作取代基,如有不饱和烃基存在时,选不饱和程度较大的烃基作为母体。
    另一种情况是将含官能团的最长链作为母体化合物的主链,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A(A=醇、醛、酮、酸、酰卤、酰胺、腈等)。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依次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在写出全名时,把官能团所在的碳原子的号数写在某之前,并在某A与数字之间画一短线,支链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某A的前面,并分别用短线隔开。
    当一个环与一个带末端官能团的链相连,而此链中又无杂原子和重键时,在IUPAC系统命名中可用连接命名法,即将两者的名称连接起来为此化合物的名称。
    酸酐可以看做两分子羧酸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两分子羧酸是相同的,为单酐,命名时在羧酸名称后加“酐”字,并把羧酸的“酸”字去掉;如两分子羧酸是不同的,为混酐,命名时把简单的酸放在前面,复杂的酸放在后面,再加“酐”字并把“酸”字去掉;二元酸分子内失水形成环状酸酐,命名时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酯可看做羧酸的羧基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命名时把羧酸名称放在前面,烃基名称放在后面,再加一个“酯”字。分子内的羟基和羧基失水,形成内酯(lactone),用“内酯”两字代替“酸”字,并标明羟基的位次。
    含多个相同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相同官能团时,命名应选官能团最多的长链为主链,然后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n醇(或某n醛、某n酮、某n酸等),n是主链上官能团的数目,用中文数字表达。例如七碳链的二元醇称为庚二醇。
    如果羧基直接连在脂环和芳环上,或一个碳链上有三个以上的羧基,也可以在烃的名称后直接加上羧酸(carboxylic acid)、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
    当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官能团,确定主官能团的方法是查看上文表格“ 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表中排在前面的官能团总是主官能团。然后,选含有主官能团及尽可能含较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编号的原则是要让主官能团的位次尽可能小。命名时,根据主官能团确定母体的名称,其它官能团作为取代基用词头表示,分子中如涉及立体结构要在名称最前面表明其构型。然后根据名称的基本格式写出名称。

    IUPAC命名法

    IUPAC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它其实并不是严格的系统命名法,因为它同时接受一些物质和基团的惯用普通命名。中文的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在英文IUPAC命名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汉字的特点制定的。1960年制定,1980年根据1979年英文版进行了修定。
    IUPAC有机物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上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
    一般规则
    取代基的顺序规则
    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
    1. 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序数越大,顺序越高。注:通常情况下,序数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故也可比较相对原子质量。
    例如: I>Br>Cl>F>O>N>C
    1. 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例如: -CH2Br>-CH3
    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较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
    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
    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各类化合物的具体规则

    烷烃(CnH2n+2)[编辑]

    1. 找出最长的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2.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多取代基注意检验位置数字之和是否最小)。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不含引号) 隔开。
    3.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4.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不含引号)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烯烃(CnH2n)[编辑]

    1. 命名方式与烷烃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链当做主链。
    2.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
    3. 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4. 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须注明“顺”或“反”。

    炔烃(CnH2n-2)[编辑]

    1. 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叁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2. 以最靠近叁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叁键的位置。
    3. 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
    4. 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时,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

    卤代烃·醚[编辑]

    1. 代烃命名以相应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2. 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溴、
    3. 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醇(CnH2n+1OH)[编辑]

    1.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 由这条链上的碳数决定叫某醇,编号时让醇羟基的位置号尽量小;
    3. 其他基团按取代基处理。
    4. 主链上有多个醇羟基时,可以按羟基的数目分别称为二醇、三醇等。

    醛(CnH2n+1CHO)[编辑]

    1.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其他部分作为取代基;
    2. 决定名称的碳数包括醛基的一个碳。
    3. 如果有多个醛基,则以含有2个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二醛。
    4. 醛基作取代基时称甲酰基(或氧代)。

    酮[编辑]

    1. 以含有酮羰基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此链上的碳数(包括该羰基)称为“某酮”;并把羰基的位置号标在前面,尽量使位置号最小。
    2. 如果主链上有多个羰基,可称为二酮、三酮等。
    3. 羰基作取代基时称“氧代”。

    羧酸(CnH2n+1COOH)[编辑]

    1. 以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依照碳数(包括羧基)称为某酸。
    2. 主链上有2个羧基时,称为二酸。

    羧酸酐[编辑]

    1. 以形成酸酐的酸的名称称呼酸酐,再加“酐”字。
        (如:CH3CO-O-CO-C2H5——乙酸丙酸酐)
    2. 若形成酸酐的两分子酸相同,直接称为“某酸酐”。

    酯[编辑]

    1. 以形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命名,称为某酸某(醇)酯或某醇某酸酯。
    2. 若有多个醇或酸分子参与成酯,那么要在相应的醇或酸前面加上数目。

    胺类[编辑]

    1. 以与氮原子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按照该链上的碳原子数称为“某胺”;
    2. 若是亚胺,氮原子上的较短烃基视作取代基,命名时称“N-某基”(N表示取代基连在氮上)

    脂环烃类[编辑]

    • 单脂环烃
    1. 环烷烃的命名与烷烃类似,直接在烷类前面加“环”字即可。
    2. 环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类似,编号由双键先设定为 1 , 2 号碳。
    • 桥环烷烃
    1. 桥环烷烃中,多个环公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
    2. 给碳原子编号,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依照环由大到小顺序编完所有的碳原子;
    3. 命名时,先称环的个数,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桥头碳之间的碳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数字的个数总比环数多一个;
    4. 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 螺环烷烃
    1.螺环烷烃中,两个环公用的一个四级碳原子称为螺原子;
    2.编号从小环开始,1号碳是紧挨螺原子的一个碳原子;
    3.命名时,先称“螺”字,然后在中括号里标明各个环上非螺原子的个数,数字之间用点分隔;
    4.最后,按照环系上碳原子的个数,称为“某烷”。
    5.多环烯、炔烃
    6.按照多环烷烃的规则命名,编号时尽量使重键的位置号最小,再把“烷”字换成“烯”或“炔”即可。

    芳香族化合物[编辑]

    环系
    1.苯的卤代物、烷基代物等,先称呼取代基的位置号和名称,再加“苯”字。甲基、乙基等简单烷基的“基”字可以省去。 (如:1,2-二甲苯
    2.苯的烯、炔、醇、醛、酮、羧酸、磺酸、胺基代物等,以取代基的原形作为母体,先称“苯”(表示苯基),再称取代基的原形,编号时以取代基为主链,苯环为支链,与取代基相连的碳为1号碳。 (如:苯乙烯
    3.芳烃的羟基代物称为,对于苯来说是苯酚。苯环上直接连有两个羟基时叫苯二酚。
    其他环系
    各种芳环系都有不同的名字,其取代物的命名方法和苯环类似。但这些环系一般都固定了编号的顺序(而不是像苯环一样只由取代基决定)

    杂环化合物[编辑]

    1. 把杂环看作碳环中碳原子被杂原子替换而形成的环,称为“某杂(环的名称)”; (如:氧杂环戊烷)
    2. 给杂原子编号,使杂原子的位置号尽量小。
    3. 其他官能团视为取代基。
    IUPAC已发布的命名法有:
    • 有机化学命名法,E部:立体化学
    • 有机化学命名法,F部:天然产物和有关化合物
    • 有机化学命名法,H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
    • 修订的杂环命名法Hantzsch-Widman系统的延伸
    • 对于有机化学的可变价的命名法(Lambda 约定)
    • 规则A-1.1和A-2.5的扩充,关于有机化学中的数字
    • 具有累积双键的环状有机物命名法(Delta 约定)
    • 修订的基、离子、基离子及相关物种的命名法
    • 有机化学类名和基与结构的反映中间产物的术语表
    • 立体化学基本术语
    • 稠环及桥稠环系统的命名法
    • 芬命名法,第一部分:芬的母体名称
    • 扩展及修订的命名多环化合物的von Baeyer系统(包括双环化合物)
    • 扩展及修订的螺化合物的的命名法
    • 修订的F部:天然产物和有关化合物
    • C 60-I h及C 70-D 5h(6)球碳的命名法
    • 芬命名法,第二部分:加氢度的修正和芬母体取代产物
    • 球碳的编号
  • 生物学命名法

    概述

    nomenclature 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同属名与种名组合的二名法。
    属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词,如果引用其它语言的名词,则必须拉丁化。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也可以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当形容词作种加词时,要求其性、数、格与属名一致。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Castanea'' 栗属(阴性、单数、第一格)。有时,名称也会来源于古希腊语,或者是本地语言,又或者是该物种发现者的姓名。事实上,分类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来构造物种名称,比如说会开开玩笑或者是一语双关。然而,无论其来源如何,学名在语法上总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尽管生物学家不赞成,双名法名称有时又叫“拉丁文名”。称为“学名”似乎更恰当一些。请参阅生物学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腊文词语。

    常见命名法如下

    骆驼式命令法:
    正如它的名称所表示的那样,是指混合使用大小写字母来构成变量和函数的名字。例如,下面是分别用骆驼式命名法和下划线法命名的同一个函数:
    插入代码:
    printEmployeePaychecks();
    print_employee_paychecks();
    第一个函数名使用了骆驼式命名法,函数名中的每一个逻辑断点都有一个大写字母来标记;第二个函数名使用了下划线法,函数名中的每一个逻辑断点都有一个下划线来标记。
    骆驼式命名法在许多新的函数库和Microsoft Windows这样的环境中,它使用得当相多。另一方面,下划线法是c出现后开始流行起来的,在许多旧的程序和UNIX这样的环境中,它的使用非常普遍。
    匈牙利命名法:
    广泛应用于象Microsoft Windows这样的环境中。Windows 编程中用到的变量(还包括宏)的命名规则匈牙利命名法,这种命名技术是由一位能干的 Microsoft 程序员查尔斯- 西蒙尼(Charles Simonyi) 提出的。
    匈 牙利命名法通过在变量名前面加上相应的小写字母的符号标识作为前缀,标识出变量的作用域,类型等。这些符号可以多个同时使用,顺序是先m_(成员变量), 再指针,再简单数据类型,再其它。
    例如:m_lpszStr, 表示指向一个以0字符结尾的字符串的长指针成员变量。
    匈牙利命名法关键是:标识符的名字以一个或者多个小写字母开头作为前缀;前缀之后的是首字母大写的一个单词或多个单词组合,该单词要指明变量的用途。
    帕斯卡(pascal)命名法:
    与骆驼命名法类似。只不过骆驼命名法是首字母小写,而帕斯卡命名法是首字母大写,如:
    插入代码:
    DisplayInfo();
    string UserName;
    二者都是采用了帕斯卡命名法。在C#中,以帕斯卡命名法和骆驼命名法居多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有道词典-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词典,立即下载

有道首页|反馈意见| 切换到PC版

©2015 公司 京ICP证080268号